底姓氏起源:
姓氏的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來源與變遷,中國人的姓氏淵源大多很為古老,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,伏羲氏就開始"正姓氏,別婚姻"。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,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。氏是姓的分支,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稱,用於區別子孫之所出。氏也是貴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稱號,夏、商、周三代以前,男子多稱氏、女子多稱姓。
姓氏主要來自:1、從土地和賜姓而來,天子就是賜姓命氏的人。黃帝對他的二十五個兒子創設了十二個姓。陶唐氏之後代封於劉地,其後裔以劉為姓。2、以出生地為姓。黃帝生於壽丘,長於姬水,故以姬為姓。3、以封爵、官職為姓。楚莊王少子,作上官大夫,後代就以上官為氏。4、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。
關於底氏的姓氏來源說法如下:
源於姬姓,出自西周王朝卿士尹吉甫,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。
源於回族,出自先民姓氏尾音,屬於以夷語讀音漢化為氏。
源於滿族,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赫書氏部族將領禾速嘉·兀底,屬於以先族名字諧音漢化為氏,或避難改名為氏。
源於官位,出自唐末五代時期官吏小底,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源於官位,出自唐末五代時期官吏底史,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底氏遷徙分布:
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,因政治需要、戰亂逃難、經濟謀生、改朝換代、避諱改姓、複姓改單姓等原因有無數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。對於中國人口分布狀況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,它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中國多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的同時,也改變著姓氏的分布。
底姓的遷徙分布主要有:
底氏是一個具有全國性分布的姓氏,散見於各種地方志和史跡,尤以河南省為多。今中國的西北地區,河南省的商丘市民權縣、漯河市、洛陽市,河北省的蒿城市,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和浩特市、湖南省的湘西地區,四川省的成都市雙流縣、洪雅市、眉山市,台灣省等地,均有底氏漢、回兩族族人分布。
底姓歷史名人:
底天休(1874-1947):字友韓,號迂滯山人,民權縣王橋鄉底莊村人。少時受到良好的教育,光緒年間考中秀才,此後兩次鄉試皆不第。面對清廷腐敗,喪權辱國,他曾赴北京等地尋求救國之道,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。中華民國成立後曾任睢縣公款局局長。民權建制後,任民權縣自治襄辦員、王橋區校董。任王橋校董時,曾率眾扒廟,創辦王橋高級國小。民權淪陷後,底天休卸任行醫,直至終老。作為一位舊時代的知識分子,底天休經歷了中法戰爭、中日甲午戰爭、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、戊戌維新、辛亥革命、袁世凱稱帝、張勛復辟、“五四”運動、北洋軍閥混戰、北伐戰爭、十年內戰和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,他把自己的所見、所聞、所感,用詩詞的形式記錄下來,寫出了許多反映時代、抒發胸臆的詩篇,晚年匯集成冊,取名《靜默齋詩稿》。該詩稿經他的後輩整理,於2005年6月出版。除了寫作詩詞外,他還著有《瘟病條辯歌訣》(三冊)、《陳氏方歌補義》、《〈說文解字〉淺釋》、《易象哲學》、《佛經注釋》、《興興集》等。除《陳氏方歌補義》外,皆散失於“文革”期間。
單姓的得姓始祖是姬臻,周成王少子。
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它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,指的書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、持家治業的教誨。另外對個人的教養、原則都有著重要的約束作用。今天小編給你們準備了錢氏家訓,有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一起看看吧!
家譜,又稱族譜、宗譜等。它是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,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。小編今天給你們帶來了歐氏家譜分享,有興趣的小夥伴快來一起看看吧!
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,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,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,由於逃亡、遷徙、避難以及其它原因,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。如區、歐、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“臥薪嘗膽”的越王勾踐的後人。那么歐與歐陽又有什麼不同呢?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!
字輩,也叫做字派,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(多為名字中間的字),俗稱派。其意蘊為修身齊家,安民治國,吉祥安康,興旺發達。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,也是中國古代一種特別的“禮”制,它一直延續到現代。小編今天給你們帶來的是湖北省中瞿氏字輩排行分享,一起來看看吧!